众所周知,新会陈皮,是广东三宝之首,素有“一两陈皮一两金,百年陈皮胜黄金”的美誉,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则趣闻,从旁证实“新会陈皮值千金”这一美誉,不算夸夸其谈。
中新网,据香港《星岛日报》报道,香港油麻地一名妇人收藏的一批陈年陈皮日前离奇失踪,疑是逆子偷走变卖,妇人追问时更遭砸伤,遂大义灭亲报警,逆子涉偷窃被捕,之后获保释返家后否认偷窃,反指母亲有脑退化症及幻觉。
至于被偷走的17瓶有80年历史的新会陈皮,女事主起初称值逾百万元(港币,下同),其后又指估值近千万元。
新会陈皮被誉为“广东三宝”之一,有妇人称被偷去太公留下近百年陈皮,损失千万元,其子涉案被捕。涉案逆子42岁,与68岁母亲同住。
香港北角英皇道一家海味店刘师傅指出,陈皮由橘子成熟果皮晒干或烘干所得,可治百病。
陈皮归肺、脾经,主治理气健脾,燥湿化痰,用于胸腹胀满,食少吐泻,咳嗽痰多,是一味重要中药材,亦可作烹饪佐料。
刘表示,陈皮愈久愈靓,气味若达到纯清香,干身与外皮色泽深色,一般可卖到一个好价钱。
(以上为中新闻转载星岛日报原文)
这本是一则2014年的香港盗窃案件旧闻,为何说是趣闻?
一来,子盗母物,算作家事,本着“家丑不外扬”的原则,很少会往外说,更别说是亲妈报警抓儿子还引来了新闻媒体报道了,加之港媒的写作手法十分生动,别开生面,与当时内地媒体板正的写作方式形成对比,一则新闻,却颇具有趣味色彩;
二来,当时(2014年)新会陈皮虽在药材界有一席之地,但是粤港澳广府文化以外的地带,人们对新会陈皮并不熟知,而该篇报道经中国新闻网的转载,让新会陈皮作为“高价收藏品”进入了大众的视野,让其他地区的人们对新会陈皮有了新的认识。
在珠三角、港澳台、东南亚、美加等华侨较多的地方,老一辈的人外出打工,都把新会陈皮作为家乡的“手信”带到自己的所在地,新会陈皮的养生作用和调味作用几乎街知巷闻。
以陈为贵,以老为尚。在旧时代,人们口口相传,都要认定“新会陈皮”“新会特产”才买,形成了很高的认知度和忠诚度。
而千禧年后,新会陈皮、新会柑获得国家地理标志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,中国陈皮之乡等这些国家级的认证和标识,是国家以法规形式庄严认可,是信誉标志。
2020年,新会陈皮荣登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指数榜首(中药材产业),让我们期待,接下来的新一年,新会陈皮将会“越战越勇”,被更多人知晓和认可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