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冬至前後,廣東新會的柑園枝頭上就掛滿了橙紅的柑果,這是“廣東三寶”之一——陳皮的重要原料,也是製作大紅柑普茶的絕佳素材。
新做好的柑普外殼又硬又脆,但即便是在乾倉裡密封存放,過不了兩三年,它的紅皮依然在不知不覺中逐漸發軟。
事實上,除非將柑普茶放在極冷又極乾的環境裡,否則紅皮變軟是難以避免的事。要理解這個現象,我們首先要瞭解大紅柑皮的成分與特質。
大紅柑皮油室裡的香精油含有:多糖、橙皮苷,等成分,這些既是新會柑皮的風味所在,它們的存在狀態也影響著柑皮的軟硬程度;而溫度與濕度,是引起變化的關鍵因素。
密封完好的柑普茶,即便在乾燥的倉儲環境裡,也會隨著溫度變化而改變柑皮的軟硬:溫度高時,有些多糖類物質熔化,油類物質揮發,卻又被外層包裝封住不致逸散;溫度下降時,部分糖類物質重新凝固。寒去暑來,反復轉化,各類物質狀態逐漸趨於平衡穩定,柑皮也相對的適度的軟化,並且幾乎會保持這種狀態繼續陳化下去。
因溫度的變化而產生的柑皮發軟並不代表它就變質了,整體來說柑普外殼依然是乾爽的,也沒有吸入雜質,香氣純正,對口感幾乎不會有影響。
我們真正要留心的,是受潮後引起的柑普發軟。沒有密封好的柑皮吸收了潮濕空氣中的水分,整體呈現塌軟,有些糖類發潮溶水發生酵解,就會直接影響日後的陳化;長時間濕悶著,將導致發黴,變劣。
所以說,陳放後的柑普茶紅皮不如新品的硬實是正常的,我們應該留心的是溫度變化還是濕度過高而導致的——前者,毋須擔心;若是後者,就要及時採取補救措施。
|